脉络裂囊肿发生部位比较特殊,且文献报道发生率较低,故误诊率较高,影像学上常误认为脑内病变,而MRI能多方位成像,因此可以进行准确定位,结合病灶的特点可做出定性诊断。作者搜集本院5年来MRI诊断7例脉络膜裂囊肿,对其MRI表现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分析2001 年5 月至2006年5 月经MRI 检查诊断为脉络膜裂囊肿患者7例,其中男2例,女5 例,年龄8 一52岁,平均32.2 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3 例,精神紧张、睡眠差1 例,外伤1例,还有1例为健康体检时发现。其中3例曾行CT检查未能确诊,用MRI进一步检查,另4例直接行MRI检查。
1.2 检查方法采用设备为美国GE 公司生产的0 . 5 特斯拉超导型MR 成像设备Vectra型,使用头部表面线圈,5 例行非增强扫描,2 例行增强扫描,分别行横断位和冠状位和矢状位成像。脉冲序列和定时参数为,SE T1WI : TR 500ms , TE 20ms ;FSE T2WI : TR 2000ms ,双回波,TE 20 / 90ms。先行非增强扫描,层厚8mm ,层间隔2mm,根据病变所在加做薄层扫描,层厚3mm,无层间隔;再行增强扫描,外周静脉注入MRI 造影剂Gd-DTPA 0.1mol / kg , SE T1Wl 成像,扫描方位及层厚、层间隔同前。
2 结果
MRI表现:(1)囊肿的位置及形态:本组7例病灶均位于脉络膜裂内,4例发生在右侧,3例发生在左侧;囊肿横断位呈圆形、椭圆形,矢状位呈梭形及“箭头样”,冠状位呈“双凸透镜”形。(2)囊肿的大小:最大者12mm×20mm×25mm,最小者直径约6mm;(3)囊肿信号:囊肿呈脑脊液样信号,即长T1、长T2 信号,FLAIR呈低信号,且信号均匀一致。(4)囊肿周围情况:囊肿边界清晰,灶周未见水肿信号,本组病例中有2组与环池相连。(5)增强扫描:2例行增强扫描均未见强化表现。(6)复查:本组病例2例经短期随访复查,病灶均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3.1 脉络膜裂囊肿的定义及发病机制:脉络膜裂是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颈内动脉分支,携软脑膜伸入侧脑室下角参与脉络丛生成时所形成的裂隙。其内有脉络膜前动脉、脉络膜后外动脉及其分支走行,还含有少量脑脊液。位于海马回与下丘脑之间,内侧通于环池,外侧为侧脑室下角,前面是海马沟及杏仁体,后部与海马沟交通,此区域可称为脉络膜裂区。脉络膜裂囊肿是发生于脉络膜裂内的囊肿[1]。目前认为该囊肿属于神经上皮性囊肿,具有原室管膜和(或)脉络丛的特征,其内衬有上皮组织,可以同时具有或缺乏基底膜。脉络膜裂囊肿的成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神经外胚层及血管软膜的残留可能为该囊肿形成的原因。
3.2 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Sheman等[3]的研究报道,符合以下几点可做出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①MR显示脉络膜裂处典型的囊肿性病变,内部信号均匀且与脑脊液信号一致,无壁结节及软组织肿块,无水肿,无增强;②囊肿与临床表现无关;③复查时囊肿无变化。本组7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但诊断脉络膜裂囊肿时还应与下列病变进行鉴别诊断:①VR间隙(virchow-robin space)亦称血管周围(脑脊液)间隙,常见于轴位偏上层面的脑白质区以及基底节区下部前联合层面,为边界清楚的圆形含脑脊液腔隙。向上生长的脉络裂网膜囊肿,可突到前联合层面,与该区域的VR间隙扩大有相似表现。注意观察病灶最大径所在层面,可见囊肿位置相对低,矢状位像更能清晰显示病变与脉络裂的关系。②侧脑室下角扩大:比较靠外生长的脉络裂蛛网膜囊肿,轴位像上远离大脑脚,因而更接近侧脑室下角的位置,有时不易与扩大的侧脑室下角区分。此时借助于冠状位像,可见侧脑室下角位于海马的外侧而非上方;囊肿时则多能找到囊肿与脑室间的分隔。③环池内囊性病变:本组一例靠内生长的囊肿,其内界已进入环池,但脑干无受压征像,且环池内血管结构亦未见移位,籍此可与环池内病变相鉴别[4]。④脑软化灶:基底节区下部的软化灶,由于其形态、边界及信号改变有时与囊肿类似,亦应结合病灶所处位置加以鉴别,一般脑软化灶多有相应部位神经症状的临床表现。⑤脑囊虫病:增强扫描可显示囊内头节,常多发;随访观察有典型的脑囊虫病的演变过程,即囊虫坏死期和钙化期;而脉络裂囊肿随访多无变化。⑥胆脂瘤:常发生在桥小脑角池,信号不均匀,一般呈稍长T1长T2 信号,如有不同结构的脂肪成份也可有不同的异常信号。⑦动脉瘤:多位于颅底动脉环或外侧裂池内,可见流空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可见不均匀强化。
3.3 脉络膜裂囊肿的临床表现及意义:由于脉络膜裂与海马结构关系密切,脉络膜裂囊肿可造成颞叶内侧和海马结构受压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因此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但近年来由于CT和MRI在各种症状病人检查中的广泛应用,脉络膜裂内中等及较小囊肿的检出明显增多,通常认为这些病变与病人主诉无关,也不会产生对周围结构具有病理意义的推移。本组资料倾向于脉络裂囊肿与病人主诉无关这一观点,且与文献记载一致[4~5]。笔者认为,虽然脉络裂蛛网膜囊肿不具有特殊临床意义,但正确认识脉络膜裂的解剖结构及MRI表现,有助于脉络膜裂囊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诊及漏诊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