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用的工具,不仅局限于评价脂肪浸润或肝岛
梯度回波同相位和反相位T1加权序列已成为肝脏MR成像的常规检查。这个序列主要用于发现一些常见病,如弥散性或局灶性的脂肪变性和肝岛,但由于运用了双回波,也有助于捡出一些伴有T2*效应的病变。因此发现和诊断血色素沉着症或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这类病有较高的可信度。对于铁贮积病,随着回波时间的延长,横向磁化向量不断衰减,肝实质的信号强度不断下降,而且,磁敏感性伪影很容易发现,在同相位和反相位成像上能特征性地显示出来。当回波时间为1秒或更长时,金属物体在图像上(常是同相位图像)呈现比实际更大的磁敏感伪影。最后,T1加权梯度回波同相位和反相位序列也可以发现肝内胆道积气并可以识别诊断,因为气体同样可引起磁敏感性伪影,而且在回波时间较长的图像上更显著。充分了解在同相位和反相位序列中的化学位移伪影和T2*效应对于正确判断肝脏MR成像是非常重要的。
序言
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磁共振成像应用于临床不久,梯度回波同相位和反相位序列就成为了肝脏MR成像的常规序列。这个序列主要是利用化学位移抵消伪影(众所周知的脂肪-水抵消伪影,黑线伪影,或印度墨汁伪影),来发现和特征性显示局灶性、弥散性肝脂肪变性。在反相位图像上,脏器周围的脂肪-水界面有锐利的黑色边界。因为其原理是相位抵消效应,不同于经典的化学移位伪影,它不限于频率编码方向,可以在所有象素的脂液交界出现。过去,同相位和反相位图像是分别闭气采集,导致相应的同相位和反相位成像对应欠佳。现这个问题已经解决,同相位和反相位图像在一次闭气中采集,使得两个相位的图像很好对应。
除了发现和特征性显示局灶性脂肪浸润和肝岛,梯度回波同相位和反相位序列对于显示T2*效应和磁敏感性伪影也很有帮助,原因就在于采用了双回波。在3.0T成像中,同相位和反相位成像的回波时间需要调整,因为其频率是标准1.5T的两倍。
肝脏脂肪变性:用化学位移抵消伪影发现和特征性显示
由于在常规自旋回波或快速自旋回波成像中采用对称的180°回聚脉冲,水和脂肪质子在回波采集时总是同相位的。然而在梯度回波序列中,水和脂肪质子在同相位和异相位相互共振可作为回波时间和磁场强度的表现。在1.5-T MR系统中,脂肪和水质子在大约4.5秒,9.0秒,13.4秒等是同相位,在大约2.2秒,6.7秒,11.2秒等是异相位(也就是反相位)。虽然这个序列常常用来发现和诊断肝脏局灶性或浸润性脂肪变性,但不应该把它误认为脂肪抑制序列,因为皮下脂肪在反相位成像上是高信号。
反相位图像上的信号强度只反映磁矢量的大小,不是它的相位(即方向)。因此,显示的强度是脂肪和水信号差异的绝对值。这就是为什么主要成分是脂肪的组织(如皮下脂肪)显示为轻度信号下降或没有信号下降(在同相位图像上信号降低<10%)。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容量成分50%是脂肪信号50%是水的时候在反相位图像上会出现信号为0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