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生殖细胞瘤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2%,最好发于松果体区,约占%,其次为鞍上区,丘脑和基底节区,极少数发生于大脑半球的额颞叶和脑干。多发生于青少年,20岁以下约占70%。我院自2002年12月至2006年3月以来,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和放疗证实的颅内生致细胞瘤19例,探讨其MRI和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材料和方法 本文收集时间范围为2002年12月至2006年3月,19例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和放疗证实。全部病例治疗前行CT和MRI检查,MR扫描时使用占专用头部线圈,常规行矢状、横断、冠状扫描。MR图像采用Philps1.5T、Siemens1.5T超导型磁共振仪。
2.结果 19例肿瘤中,男性18例,年龄8-17岁,平均年龄11.75岁,女性1例,12岁。12例位于松果体区,3例位于基底节区及丘脑区,4例位于鞍区。除2例鞍区肿瘤是通过诊断性放射治疗证实为生殖细胞瘤,其余17例均经过手术病理证实。
松果体区12例,MRI和CT均表现为四叠体池内呈类圆形或浅分叶状肿块影,大小为1.5-3.9cm。8例MRI呈等T1、等T2信号,而在CT上3例呈略高密度,5例呈等密度。另4例MRI呈长T1、长T2信号,CT呈略低密度。CT显示斑点状或结节状钙化4例。12例均见中脑导水管受压,以MRI矢状位最清楚。均有不同程度的幕上脑积水。增强扫描,瘤体呈基本均匀明显强化。
鞍区4例,1例瘤体较大呈不规则形,占据鞍内及鞍上池,向后上倾斜生长,垂体结构消失,瘤体呈均匀等T1、T2信号,视神经受压上抬。CT见瘤体呈均匀高密度。增强扫描呈略不均匀明显强化。另3例表现为垂体柄明显增粗,直径约为15cm左右,垂体后叶短T1信号消失。在T1WI平扫图像上,1例为略高信号,2例为等信号。T2WI上3例均为高信号。增强扫描为均匀强化。CT上由于肿瘤较小,无法确切评价其密度。
基底节区及丘脑区3例,肿瘤瘤体大,直径约3.5-6.0cm,呈长T1、长T2,其内信号不均,呈混杂信号影,合并出血呈短T1长T2信号,水肿不明显,占位效应明显,增强呈斑片状或花环状强化。CT呈混杂密度,以等和略高密度为主,未见明显钙化密度。
3.讨论 颅内生殖细胞瘤约占颅内肿瘤的0.5-2%,占生殖细胞肿瘤的65%,发病高峰为12-14岁,平均10岁,男女发病2.24:1[1]。主要见于松果体到下丘脑的中线上,90-95%位于松果体和下丘脑区域,5-10%位于基底节区和丘脑,也可松果体区和鞍上同时受累。根据肿瘤部位不同可以出现梗阻性脑积水、中枢性尿崩症及偏瘫。生殖细胞瘤属于恶性肿瘤,可以沿室管膜和脑脊液播散。由于生殖细胞瘤对放疗敏感,实验性放射治疗有效是诊断生殖细胞的一个有效证据。
本组19例肿瘤中, 2例鞍区肿瘤是通过诊断性放射治疗证实为生殖细胞瘤,其余17例均经过手术病理证实。
颅内生殖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与肿瘤部位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