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43例肝包虫病行MRI 扫描,重点分析本病的磁共振特征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本组43 例肝包虫病患者男24 例,女19 例,年龄13~69岁,平均35. 3 岁。43 例肝包虫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MR 成像:1999 年9 月至2000 年6 月35 例使用Philips Gyroscan Ts2Ⅱ0. 5T 超导型扫描机扫描,2000 年6 月至2001 年4 月8 例使用Cyroscan ACS2NT1. 5T 超导型扫描机。矩阵256 ×256 ,256 ×512 。采用自旋回波(SE) ,快速自旋回波( TSE) ,脂肪抑制序列,质子密度序列,并使用呼吸门控触发技术。层厚/ 层间距10mm/ 1mm。0. 5T 磁共振机T1 加权像TR/ TE 为400~700/ 12~15ms , T2 加权像TR/ TE 为2100~2500/ 100~150ms。1. 5T 磁共振机T1 加权像TR/ TE 为450~550/ 12~15ms , T2 加权像TR/ TE 为1800~2000/ 90~120ms。6 例行胆道水成像(MRCP) 技术扫描, 2 例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3DPC 法扫描。38 例用GD2DTPA 增强扫描,静脉团注法,剂量0. 2ml/ kg。2 例行肝脏专用造影剂(菲立磁) 增强扫描。
2 结果
43 例肝包虫病中的细粒棘球蚴27 例,泡状棘球蚴16例。27 例肝细粒棘球蚴病共36 个病灶,30 个位于肝右叶,6个位于肝左叶。病变直径1. 5~25cm ,平均11. 3cm。单囊13例,多囊23 例。其中破裂感染6 例。16 例泡状棘球蚴病共17 个病灶, 肝右叶13 个, 肝左叶4 个。最大病灶直径为22cm。4 例合并肺包虫。MR 表现:单囊性肝包虫表现为肝内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在T1 加权像上是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是高信号的病灶。包虫囊肿周边有一圈连续光滑的厚度均一的低信号环为囊壁,厚度为2mm 左右。囊壁在T1和T2 加权像上均表现为低信号,在T2 加权像显示更清楚。肝包虫囊肿合并内在破裂1 例,见内囊漂浮在囊腔形成飘带状征象。破裂感染包虫囊肿6 例,囊肿塌陷变形,囊壁不连续,囊壁增厚,厚薄不均,囊液信号增高,信号不均匀。在T1加权像上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在质子密度像上反映为等信号或高信号。23 例多囊性包虫在肝内表现为母囊内的多个大小不等的子囊,子囊在T1 加权像信号更低, T2 加权信号更高,为圆形或多角形,排列成玫瑰花瓣状,车轮状。多囊性肝包虫囊肿有1 例内在破裂性包虫病,其中一个囊肿破裂塌陷,信号不均匀。MRCP 扫描显示破入右侧肝管,右侧肝管边缘不齐。泡状棘球蚴病:肝实质内不规则的巨块性病变在T1加权和T2 加权像上均呈低信号,其中15 例病变中液化坏死,T1 加权像信号更低, T2 加权像上信号更高。其中11 例呈“溶岩状”或“地图样”改变,4 例液化坏死灶位于周边。1 例整个病灶完全为液化坏死腔。3 例显示无数栗粒结节样的小囊泡,在T2 加权像上为高信号,直径约2~5mm ,边缘光整,内信号均匀。MRCP 扫描小囊泡显示更清楚。2 例行MRA扫描,1 例显示病灶侵及门静脉,另1 例显示门静脉受压移位。38 例注射GD2DTPA 行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未强化。2例行肝脏专用造影剂菲立磁增强扫描,病变信号强度不发生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