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在沪发布
|
时间:2008-12-27 01:28:48 来源: 作者: |
|
新华网上海频道记者陆文军12月25日报道:日前,由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制定的《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在《中华皮肤科杂志》首次发表。该《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全体成员,并特邀了部分儿童皮肤病学专家共同完成。该《指南》的制定,为我国对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诊断制定了简单易记的标准,规范了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工作,同时也提高了我国皮肤科医生的临床水平。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也称遗传过敏性皮炎或异位性皮炎,发病率在我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它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特应性皮炎通常初发于婴儿期,1岁前发病者约占50%,部分患者病情延至成年。其症状表现为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皮肤干燥、并伴有剧烈瘙痒,严重影响患者和家庭的生活质量。据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对我国7~20岁青少年人群的特应性皮炎发病率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总患病率高达0.69%,我国目前约有超过230万青少年受到特应性皮炎的困扰。但是,目前特应性皮炎的病因尚不明确,影响因素众多,现在认为可能是两种情况造成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一是遗传易感性,比如有家族过敏史的人更易患病;二是环境因素,包括气候、食物、空气中的花粉,还有生活方式等。
特应性皮炎病程长、易复发、难根治,患病时皮肤瘙痒、干燥的症状严重,且会伴有一系列的皮肤病症,包括干皮症、皮肤感染倾向等,尤其在冬天,由于皮肤缺乏水分和油脂,瘙痒和干燥症状会更为严重,这就会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了的负担,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为了帮助患者尽早摆脱特应性皮炎的困扰,恢复健康的生活,上海瑞金医院郑捷教授在本次发布的《指南》中指出,应对特应性皮炎,患者教育和医患配合十分重要。患者应该对疾病治疗方法和过程有清晰的认识,在生活中尽量避免或减少接触诱发因素,避免和减少寻求所谓的特效疗法,了解相关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
目前,治疗特应性皮炎药物有外用类固醇软膏、抗组织胺口服药为主。其中,外用类固醇软膏是目前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一线疗法,但是这类药品在面部、颈部等娇嫩皮肤长期使用会引起皮肤变薄,色素沉着等现象,因此需慎重使用,同时儿童更需谨慎使用。对于此种情况,《指南》中推荐了临床应用疗效良好的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专为治疗特应性皮炎而开发的非类固醇局部免疫调节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郑志忠教授介绍说:"它降低了类固醇外用药物所产生的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副作用,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抗炎作用;它属于非激素类药物,可长期使用,减少症状复发率,适合特应性皮炎患者间歇性长期使用,减低特应性皮炎复发的概率。同时,含有0.03%的他克莫司软膏也适用于对传统治疗无效的2岁及以上的患者,尤其是面部、颈部和其他皮肤柔嫩部位都可使用。"
对于《指南》的发布,上海瑞金医院郑捷教授称:"指南凭借为临床、为基层医生服务的理念,促进了国内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的规范化,提高了我国皮肤科医生的临床水平,帮助患者尽快地恢复健康。在内容上,指南突出了临床医生最关心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三个方面,行文简明扼要,易读易用;在诊断标准方面,我们也兼顾了简单易记和临床症状描述全面的内容,使医生不用进行实验室检查就可诊断,特别适合基层医生在临床中应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