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类远程服务目前正被市场寄予厚望。而在技术层面,远程具有一定的前景,特别是在心电和影像领域,只要后端服务能力跟上,远程服务的增长速度是相对较快的。但是,在线下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扭曲的前提下,远程医疗技术服务相对来说仍需要线下的重资产。这导致轻资产的技术更容易发展,而重资产的技术较难获得发展,这也导致了远程心电获得了一定的进展,而远程影像却至今困境重重。
远程影像在中国的困境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病人使用第三方影像中心的动力不足。在过去十多年的装备竞赛下,大量的区县级医院都已经采购了昂贵的影像设备,这对于习惯于一站式服务的病人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动力再去第三方进行检验。目前独立实验室之所以能快速发展,主要因为送检的是基层医疗机构,而非个人。如果要病人往返前往不同的机构去进行检验,其使用意愿相对较低。
由于大型设备很难迁移,只能前往指定机构进行检查,这对农村病人尤为不便,与其去一个有着一定距离的乡镇,不如直接就去县医院获取一站式服务。对城市病人来说,使用第三方检查服务的意愿度更低,完全可以在三甲完成的一站式服务,却非要分成好几部分来完成,病人的动力明显减弱。
第二,到底谁来为远程影像来进行服务。与国外不同,中国的读片服务并不是由一个单独的第三方来进行的,目前都是通过与医院内部相关的科室或医生来进行合作。但这种利用医生碎片化时间来进行的服务无法在时间和质量上进行把控,也没有办法按照标准对其进行奖惩,这导致整个模式无法持续。
因此,未来的远程影像要发展,必须自建第三方的读片中心,由全职的医生来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里最大的难点还是在于如何去获取优秀的医生加盟。只有后端的服务团队得到了保证,前端的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才能顺畅。
第三,支付困境。目前整个远程医疗体系都未纳入医保,这也就意味着用户只能自费使用远程相关的所有服务,限制了整体市场规模的做大。尽管政策制定上已经远程医疗考虑纳入医保,但目前医保支付仍有多重阻碍。各地筹资和支付标准不同,各层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分成也没有规范。
远程医疗的支付最大难点是技术上的,这分为两个个部分。首先,三保没有合一,支付操作差异化大而且过于复杂,如何厘清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其次,跨地区医保的支付规则不同,如何界定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谈判。
正是中国医疗体系的现状制约了整个医疗程序的优化,要想仅仅依靠技术来推动市场变革将是非常困难的,仍需等待线下医疗体系进行整体性的变革。
要发展远程影像,必须要医疗体系都能接受并认可由第三方来提供从检验到读片的整体流程服务,而拥有技术的公司只需提供基于云端的存储和传输即可。但目前线下医疗无法提供这样的生态,这就逼迫技术型公司必须向线下重资产倾斜,自己来做服务,加大了公司整体运营的难度。
因此,正如其他互联网医疗细分市场一样,远程影像当前遇到的内在困境是由整个医疗服务市场决定的,不是依靠一己之力就能反转的。这也就注定了远程影像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将面临巨大的挑战,难以在中短期内获得爆发式的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