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介入治疗 > 介入动态

肝癌介入治疗现状与进展

时间:2006-07-25 21:05:22  来源:  作者: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陈自谦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医学中心,南京  350025

 

  一、肝癌常用的介入疗法

  (一)血管性介入治疗

  血管性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sm,TACE)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infuse,TAI),是目前肝癌介入治疗的主要方法。TACE是通过栓塞肿瘤的供血动脉达到使肿瘤缺血坏死,同时抗肿瘤药物在肿瘤局部缓慢释放起到化疗作用,是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小肝癌也是首选疗法之一,特别是随着微导管的应用,超选择性节段性肝动脉栓塞可达到动脉与门静脉双重栓塞的作用,使部分肝癌治愈。TAI主要用于不能行栓塞治疗的患者,经介入途径皮下植入化疗泵适合于需多次插管化疗患者。肝癌多伴有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因此要重视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en embolization,PSE)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TACE的缺点是大多数肿瘤坏死不完全,需多次治疗,其原因目前认为与多支动脉供血、栓塞不完全及术后侧支循环形成等因素有关,因此在这些方面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TACE和TAI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温热灌注化疗、热化疗栓塞及热碘油栓塞技术,随着传统中药、纳米科技的进展,出现了单味中药栓塞剂、中药组方栓塞剂以及纳米药物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温热灌注化疗是将热疗与灌注化疗相结合的方法,能充分发挥热疗与化疗的优势,并产生协同作用。其协同机制可与以下因素有关:(1)温热(42-45℃)可使细胞膜的脂质及蛋白质结构改变,改变生物膜的通透性,增加了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吸收,促进化疗药物的内向移行;促进DNA的烷化反应(烷化剂)、分子内铂架桥作用(顺铂)、细胞内的活化反应(丝裂霉素)、阻碍DNA损伤修复功能(博莱霉素),从而阻碍DNA的转录和复制,抑制肿瘤细胞增生;可使肿瘤细胞DNA的单位基因改变,减少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恢复或增强药物的敏感性;静息期的瘤细胞(quiescent cells)被致敏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提高癌细胞中活性氧的含量,提高活性氧的细胞毒作用及其介导的脂质过氧化作用,使热化疗的抗癌效应优于单一的热疗或化疗;减缓或抑制肿瘤细胞对化疗损害的修复;可增强对各期瘤细胞的杀伤效果。研究证实,温热(43℃)联合化疗的细胞毒作用是两者单独作用的16倍,44℃联合化疗的作用是单独作用之和的218倍[2]。加热43℃持续30分钟时,可使肿瘤细胞半数致死量(LD50)所需的卡铂量减少,且对肿瘤的杀灭作用最强。但并非所有的药物和温热联合都有协同作用,如阿糖胞苷与温热联合应用时作用效果降低。

  热化疗栓塞是在原有普通栓塞化疗的基础上将栓塞化疗制剂加温至60℃后再灌注入靶病灶,同时发挥热疗、栓塞、化疗的联合效应,以阿霉素与碘油配制成的制剂较为常用。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掌间筑未来,西门子医疗推出全新CT产品SOMATOM go.
掌间筑未来,西门子医疗
“智”动创新 共享“健康中国” 西门子医疗亮相2017 HOSPEQ
“智”动创新 共享“
西门子医疗携一系列创新成果亮相CMEF 2017   助力“智慧”医疗服务建设
西门子医疗携一系列创
西门子医疗中国亮相第77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多方位展示互联网时代下 “智慧”成果
西门子医疗中国亮相第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
  1. 过度医疗之忧:被植入体内的“GDP”
  2. 卵巢囊肿疗法——超声波微电极介入疗法!
  3. 旋转DSA技术应用在肺癌支气管动脉造影中
  4. 微创介入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5. 介入治疗肝癌的副作用
  6. 介入治疗辐射防护效果观察
  7.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进展
  8.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9. 胃镜下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分析
  10. 举办“第八届全国CT、MRI、X线影像诊断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