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回顾
1821年:Hildreth首先描述用探子扩张食管狭窄的方法,以后随着材料和工艺的发展不断改进,材料由金属、硬质橡胶到塑料;形状有菱形、锥形、橄榄形;对治疗的评价有以下几点:1.病人痛苦;2.严重并发症--穿孔(金属为0.3~1.1%,橡胶为0.34~2.0%);3.医源性瘢痕狭窄。
1974年:Gruntzig和Hopff设计制造双腔带囊导管,材料是聚乙烯,球囊膨胀直径3~8mm,承受压力3~6 atm,用于股、肾、髂动脉等血管狭窄的成形术(PTA)。
1981年:Solt等首先应用Gruntzig导管扩张治疗食道狭窄(5例)获得成功。
1982年:Owman和Lunderpuist设计了不同型号的导管形成系列化之后,又有报道采用自制球囊导管扩张治疗食管良性狭窄(6例)获得成功,优点是价格低廉材料易得(乳胶手套和普通废旧导管),缺点是球囊承受压力较小,均匀膨胀性能欠佳。
二、扩张机理
食道球囊扩张术源于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概念的延伸,PTA的机制是“控制性损伤理论”,血管内膜和中膜局限性断裂,血管结构(特别是中膜)的伸展以及动脉粥样斑块的断裂。虽然食管和血管在组织学和生理学上有差别,但在临床观察中得到了一致的结果—管腔增宽,但是食管扩张术后修复过程的病理学改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适应症
1.食管瘢痕性狭窄、强酸、强碱或其他腐蚀剂引起的灼伤;食管炎、异物或外伤、食管蹼、先天性纤维肌肥厚等。
2.食管的吻合口狭窄:食管~胃吻合口狭窄,食管~空肠吻合口狭窄,结肠代食管吻合口狭窄等。
3.贲门失弛缓症。
四、禁忌症
1.食管灼伤后的急性炎症期(>3~4月),间隔时间越长,扩张效果越好。
2.食管手术3周内。
3.严重心肺功能衰竭者。
4.神志不清无法配合、无自主吞咽功能者。
5.伴有严重食道静脉曲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