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3岁,共济失调及头疼就诊,一周前有发热病史。
右侧小脑半球可见一不规则长T1长T2信号影,边缘不清,作为可见明显水肿;DWI示病灶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邻近脑干及四脑室受压移位。
“小脑”脓肿。
1、胶质瘤;为颅内高发肿瘤,鉴别点为肿瘤内壁多不光整,增强扫描囊壁形状不规则,且DWI一般胶质瘤除囊壁可以显示高信号外,囊腔多为低信号;
2、转移瘤;一般会有原发病史,鉴别点为颅内多发病灶,体积较脓肿小,增强扫描可见类似脓肿的环形较规则强化,但是DWI为低信号,作为鉴别要点。
脑脓肿是一种颅内感染性疾病,临床上常见,约占脑外科患者的2%,男女比例约2. 5: 1。
脑脓肿病理组织学上病程分为4 个阶段,即脑炎早期、脑炎晚期、脓肿壁形成早期和脓肿壁形成晚期。
脑脓肿可分布于脑的任何部位,幕上多于幕下,主要发生在皮质或皮质下区。大脑灰质的血供为脑白质的3 ~4 倍,解剖上供血动脉在灰白质界面上突然变细,即该处穿通动脉分支多而纤细,细菌易在此受阻形成脑炎(脑的蜂窝织炎),然后发展成机化性脓肿。脑脓肿的典型症状为全身感染症状伴颅内高压及局部占位症状。
典型脓肿壁在组织学上分为5个带:
(1)中心坏死带;
(2)含巨噬细胞和纤维细胞的炎性增生带;
(3)胶原包膜带;
(4)新生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炎性增生带;
(5)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及脑水肿带。
影像学表现
脑脓肿在不同阶段M R 的表现不同。
1、脑炎早期不出现环形强化,而脓肿壁的形成是脑脓肿诊断的关键。脑脓肿壁与新生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炎性增生带有关。脑脓肿坏死区周围均有一菲薄的低信号“暗带”,与病理上脓肿壁的第二带相对应。这种低信号“暗带”出现在本组所有病例中。脓肿壁形成晚期表现典型,此时在M R 像上脓肿壁表现为等信号,其中心为长T 1 长T 2 信号,周围为大片水肿。注入对比剂后出现环形强化,壁厚度基本均匀一致,内缘光滑。
2、急性脑炎期,脑内白质区为边界欠清的长T1、长T2 信号影,早期不出现环形强化。
3、脓肿形成初期表现为边缘不规则、边界模糊的长T1、长T2 信号,但增强扫描在病灶周围可呈轻度强化,表现为不规则的环状强化;
4、脓肿壁形成期,T1 高信号,有时可见圆形点状血管流空影。脑脓肿坏死区周围均有一菲薄的低信号“暗带”,与病理上脓肿壁的第二带相对应。注入对比剂后出现环形强化,壁厚度基本均匀一致,内缘光滑,延迟扫描30 分钟左右强化范围由内向外进一步扩大,系脓肿血-脑脊液屏障的破坏所致。
5、脓肿壁周围常伴有脑水肿和占位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