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是指由于肝静脉和(或)肝后段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肝静脉、下腔静脉压力增高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肝肿大,腹水、消化道出血、下肢水肿和色素沉 着,晚期导致肝硬化。1842年,Lambroan注意到肝静脉血栓病变,1845年George Budd报道‘了原发肝静脉阻塞,1899年Hans Chlarl报告了肝静脉内膜炎性闭塞的病例,1878年Osler报道了下腔静脉闭塞和肝静脉 狭窄的门脉高压病例。此后人们把此类肝后性门脉高压所引起的病征称为布加氏综合征。
病理生理
肝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压力增大,肝淤血肿大,淋巴液渗出肝包膜形成腹水,肝窦破裂少量血性腹水,门静脉压力增高,脾肿大,侧枝血管形成,可导致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昏迷,肝功能损害,肝功能 衰竭出现较晚。晚期由于消化不良、顽固腹水和低蛋白导致恶液质,合并心肺功能障碍。
介入治疗方法
原则上上述的各型布加氏综合征都可以实施介入治疗,运用的介入技术包括下腔静脉狭窄闭塞的开通,肝静脉狭窄和闭塞的开通,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以及它们的联合运用。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下腔静脉:一、下腔静脉狭窄:经股静脉插管,导管在病变上下方测压、造影,导丝通过病变处,引入球囊导管进行扩张,一般主张扩张到20—25mm直径。复查压差降至1比m水柱以下即可。一般膜性狭窄单纯 扩张即可,节段性狭窄常需要置入内支架治疗,支架的类型现在公认z型支架较好,因为其网孔较大,金属面积小,不易阻塞肝静脉出口和形成血栓。即使有肝静脉问题,也可经过网孔处理。
二、下腔静脉膜性闭塞:
可以通过病变上下方进行破膜,从下方向上穿刺较为简单,但是有损伤心包的危险。我们主张采用病变上下方插管同时造影,以病变下方导管导向,从上向下穿刺的方法,较为安全。破膜成功后,逐步扩张狭窄,必要时置入支架。三、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必需同时行病变上下方同时造影,明确病变长度和走向。穿刺时对准另一侧的标记导管端,逐步进针,必要时随时造影确认针道位置,穿刺成功后,逐步扩张穿刺道,然后置入支架。我们打通的最长闭塞段是12cm。
注意事项:一,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如果是新鲜血栓,可以通过插入大口径导管,直接抽吸血栓,或者注入尿激酶溶栓;也可以使用支架固定单一的大血栓,也有作者主张先抗凝治疗三个月,等待血栓附壁.复 查造影证实血栓处理干净后方可开通闭塞处,不然将导致致命性的肺栓塞。陈旧的附壁血栓不易脱落,可以不予处理。二,穿刺时造成心包或下腔静脉壁破裂:一旦造影发现造影剂外溢,可立即用球囊导管压住破裂处,如果是较小的裂口可能自行封闭,必要时需要外科手术处理。
肝静脉:
一、肝静脉狭窄:可以在腔静脉侧用塑型导管选择进入狭窄肝静脉内,如果支撑力不够可用导引导管帮助,造影测压后,交换导丝导管扩张,主张扩张至12—15mm口径,必要时置入支架。如果不能找到肝静脉入口,则需要采用经皮肝穿的方法,将选择进入腔静脉的导丝经股静脉或颈静脉拉出,建立导丝轨道,再进行上述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