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设备DIY  > 操作技巧

五官和颈部检查技术(一)

时间:2007-03-08 08:00:00  来源:  作者: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一)眼CT检查

  采用横断位扫描。病人仰卧,头的正中矢状线与床面中线一致。扫完定位片后,平行听眦线自眶下缘扫至眶顶,层厚4-5MM,连续扫描,感兴趣区层厚1.5-2.0MM。为了更好的显示病灶与眶内解剖结构关系,常辅以冠状位扫描,层厚4-5MM。若是眶内占位性病变、感染性病变及血管性病变时均需增强扫描。眼眶外伤与异物只需平扫。

  (二)耳CT检查

  采用横断位,通常为靶CT扫描,层厚1-2MM,自外耳道下缘向头侧连续扫描至颞骨岩部上缘,用骨窗进行观察。病变范围较大者,可采用普通薄层扫描,层厚3-5MM。为详细观察耳蜗、鼓室盖和面神经管等部位,可以冠状位扫描为主,层厚1-2MM,扫描线垂直于听眦线,自外耳道后1CM向前行连续扫描。

  (三)鼻腔与鼻窦CT检查

  采用横断位扫描,先扫定位片。横断位扫描线与听眦线平行,一般自硬腭扫至额窦,层厚5-10MM,连续扫描。可疑骨破坏部位采用1.5-3.0MM薄层扫描,通常应辅以冠状位扫描,层厚4-5MM。为识别富含血管性病变(如血管纤维瘤、血管畸形等),鉴别肿瘤、炎症、实性病变和囊性病变以及了解肿瘤向周围结构蔓延等,均需采用增强扫描。

  (四)咽、喉CT检查

  鼻咽部横断位扫描,先扫定位片。根据定位片,自听眦线下4CM并与眦耳线平行向颅底扫描,层厚为5MM,层距为5MM。观察颅底孔管用1.5-3MM薄层,还应常规行冠状位扫描。鼻咽癌病人应常规扫描上颈部,扫描层厚为5-10MM,连续扫描。扫描的上下界限依病变范围灵活掌握。疑为肿瘤侵犯颅内及淋巴结转移者均应增强扫描。

  喉部采用横断位扫描。病人取仰卧位,颈部伸直或过伸,先扫定位片。横断位扫描时,平静呼吸,不吞咽,层厚及层距均为3-5MM,其上界为舌底,下界大约至气管。为显示真、假声带及喉室,可采用1-2MM薄层扫描。为了解颈淋巴结的转移,扫描范围要包括全颈部。非喉病变处扫描时,层厚可用8-10MM。为了解声带的运动功能嘱病人持续发“E”音扫描。为了解肿块与大血管的关系以及鉴别颈部肿大淋巴结与颈部正常血管,需采用增强扫描。

  (五)颈部CT检查

  先扫定位片,然后依据颈部病变的部位、性质决定扫描范围。常规采用横断位扫描,层厚5-10MM,连续扫描。微小病变加扫薄层。为鉴别颈部肿块与颈部大血管以及了解两者的关系,需采用增强扫描。

  (六)CT在五官和颈部疾病中的应用评价

  CT能十分清楚地显示眼、耳、鼻、鼻窦、咽和喉等的复杂解剖结构,能较好地显示这些部位的病变及其与周围正常结构的关系。三维CT成像可立体直观地显示咽、喉腔内病变的位置和范围。喉的CT仿真内镜成像检查还能显示喉镜不能显示的阻塞性病变远端。CTA可显示头颈部血管性病变及肿瘤侵犯血管。CT已成为五官和颈部最有诊断价值的一种影像检查技术,在许多疾病中可作为首选方法。但也应看到,CT在五官和颈部病变中主要价值是明确病变的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定性诊断仍有不少困难。

  1.眼CT能确定眶内肿瘤的存在、位置、大小及范围,并可对良性与恶性进行鉴别,能准确评价眶内炎症、眼型GRAVES病、血管性疾病、眼眶外伤与眶内异物,多数情况下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技术。但常规X线片也能显示眶内致密异物仍可作为基本的检查方法。CT的不足之处:(1)不能区分眼球壁的视网膜、脉络膜及巩膜结构,故对眼球病变,无论是观察病变的大小、范围还是定性诊断均不如MRI。B超对眼球的正常结构显示也比CT好,尚可显示视网膜血管。因检查方法简便易行,诊断准确率高,因此,一般认为B超是眼球病变的首选检查技术。(2)不能像MRI一样行任意方位成像,软组织分辨率低于MRI,故对评价整个视觉通路上的病变也不如MRI优越。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掌间筑未来,西门子医疗推出全新CT产品SOMATOM go.
掌间筑未来,西门子医疗
“智”动创新 共享“健康中国” 西门子医疗亮相2017 HOSPEQ
“智”动创新 共享“
西门子医疗携一系列创新成果亮相CMEF 2017   助力“智慧”医疗服务建设
西门子医疗携一系列创
西门子医疗中国亮相第77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多方位展示互联网时代下 “智慧”成果
西门子医疗中国亮相第
最后更新
热门点击
  1. 如何购买医用显示器
  2. 五官和颈部检查技术(一)
  3. 直接X线摄影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4. CT机定位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02例分
  5. B超仪器典型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6.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7. CT原始数据的应用
  8. 内置式82叶电动多叶光栅在腹部立体定向适形
  9. 五官和颈部检查技术(二)
  10. 碘造影剂过敏反应的预防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