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冯庆宇
柯达医疗集团应用专家
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影像质量管理的讨论。但何谓影像质量管理、如何理解影像质量管理一直是广大医学影像专业工作者与临床医生一直在讨论的话题。我们曾经对北京的一些医院的医护人员做了一项关于“您最重视的医学影像学设备的特性”的调查。不出意外,几乎全部的医护人员将“影像质量”放在了第一位,其后依次为故障率、易用性、售后服务、性价比。由此可见影像质量在临床中的重要性。
在«影像质量管理»一书中,定义放射科全面影像质量管理为:为了以最低辐射剂量,获得最高图像质量,充分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符合质量标准的照片,在放射科内进行的设备引进、质量保证、质量开发、改进所付出的努力统一、协调的组织管理活动。但我们究竟如何进行各种活动,应该怎样统一和协调活动却一直深深的困扰着我们。
优质医疗影像的产生由成像设备和人两方面来决定。影像质量管理则涉及了临床医学、图文影像学、生理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各学科的知识。这就决定我们的培训专家要同时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其工作的本质就是如何合理的将成像设备的特性与人的能动性相统一,进而得出正确的医疗诊断结果。
目前的医疗领域,数字化医疗影像的普及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各种医疗影像学设备虽然成像的原理不尽相同,但它们均由采样和量化两个步骤所构成。CT、CR、DR等X光成像设备经历了X光信号-可见光信号-电信号-数字化信号的信号转换,MR则经历了磁信号-电信号-数字化信号的转换过程。由此可见,各种数字化医疗影像获取设备的根本区别在于采样方式的不同,他们在影像质量管理方面它们的控制方法也是相似的。此外,数字化成像体系与传统的成像体系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它在影像质量管理方面既要遵循传统影像的工作习惯,还要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而取长补短,合理的为临床诊断提供优质的医疗影像。
一、数字化医疗影像质量管理的工作环节探讨
影像质量管理的目的是以最佳的流程和方法获取高质量的医疗影像,并以此来得出正确的诊断。它包括多方面的控制流程,其基础是我们的成像设备和参与影像工作的医护人员。它的成像过程概括地可以分为四个环节:影像输入,影像处理,影像输出,科学阅片。这就要求我们在培训过程中需要从这些方面统筹的为客户分析科室的具体特点,进而提供最佳的服务,提高影像质量,并使客户充分享受设备为医护工作所带来的种种愉悦。
1、影像输入
客户现有输入设备质量分析,客户现有工作流程分析,影像输入技术介绍,数字化影像时代影像输入技术的新特点。
2、影像处理
数字化影像原理介绍,设备工作原理介绍,图像处理原理介绍,图像参数优化。
3、影像输出
不同类型干式激光相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对影像质量的影响,干式激光胶片的特性及其对影像质量的影响,软阅读介绍及其与传统胶片的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