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
时间:2009-02-19 22:07:00 来源: 作者: |
|
在我国就业人员队伍结构呈现倒金字塔形的今天,教育部要求大力加强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就业,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构建以就业为价值取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我院医学影像系是原湖南省零陵卫校放射专业,已有近30年的医学影像专业办学经验,从1999年起招收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影像专业,2000年起组建为高职院校并招收高中起点三年制高职影像专业。多年来,我院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位、技术为核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途径、岗位要求为质量考核标准来主导和实施教学,从而形成具有高职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2002年5月经湖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针对医学影像专业行业发展现状,笔者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调整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设备不断更新,而且越来越先进,规模也越来越大,数字化摄影X线机、CT机、彩超现已普及到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磁共振(MRI)也广泛用于县级医院。因此,对高素质的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多,特别是县级及以下基层医院更需要那些素质高、能力强、技术全面的专业人才。根据时代的发展,用人单位的要求,医学影像专业必须调整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学体系、突出专业特色,确定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笔者概括为“一、二、三模式”;一即突出一个中心,突出以培养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中心;二即打破两个界限,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段实施的界限、打破原有课程设计界限,重建新的课程体系;三即实现三个统一,专业知识与政治思想教育相统一、基本技能与创新能力相统一、学历教育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相统一。
2 调整教学计划,注重技术能力培养 医学高职院校姓“职”,其办学性质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职业技能型人才,而不是学术研究型人才;同时也姓“高”,其办学层次不再是培养中专层次的技术人员,而是培养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的专科层次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再则又姓“医”,其教学原则又不能跳出医学教育的圈子,更不能违背医学的教学规则。为此我院在调整教学计划时根据培养目标,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这个中心,制定了以技术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技术型教学体系。在教学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减少演示性或验证性实验,将影像专业教学的理论课和实验实训课的比例基本上调整为1∶1。全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含临床实习、毕业实习)占教学计划总学时的49.2%。其中《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为50%,《医学影像设备学》为49%,《医学影像诊断学》为48.5%。与此同时我院还打破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段实施的界限,将部分理论教学融入实践教学中,注重技术能力的培养,做到专业实践操作能力不断线。例如,《X线诊断学》中透视及钡餐检查操作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删掉了课堂理论教学,直接进入实验室在X线机上一边操作一边讲解,让学生有充分的动手操作时间,以保证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还将患者请进实验室作现场教学,直接与患者接触以适应临床,结合临床边教学边提高,既训练实践操作能力,又训练与患者沟通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课程结束后,再行操作考核,凡操作不过关、考核不及格者均不能进入临床实习,直至重修合格。经过这种教学改革,我院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就能很快进入角色,顶岗实践,由于操作能力强、技术全面,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就业前景十分乐观。
|
|
|
|